一分pk10 - 一分pk10
一分pk102023-01-31 16:05

当我们可以享受人工智能的服务 ,人类能变懒吗 ?******

  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电 “我对人工智能持非常乐观 的态度 ,让人工智能服务好人类 ,符合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利益。我们要让其变为现实。”

  12月9日 ,国际人工智能协会前主席约兰达·吉尔在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的主题论坛“人工智能引领韧性治理与未来科技”上如是表示。

  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AIIG)承办 ,中国新闻网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

国际人工智能协会前主席约兰达·吉尔在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的主题论坛“人工智能引领韧性治理与未来科技”中发言 。主办方供图国际人工智能协会前主席约兰达·吉尔作视频发言。主办方供图

  在约兰达·吉尔看来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将提升人类的科研效率 。

  “现在 的科研实验室 ,90% 的时间都 是花在了重复性 、枯燥 的 、繁琐 的工作,这样 的业务模式并不好 。”

  她指出 ,科学的效率不应该这么低 。“我们必须相信,如果我们能够把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枯燥工作 ,转化为自动化,人类就能够把更多时间花在有趣的事情上。”

  这同时意味着 ,对人类 的要求也提高了 。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 ,在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主题论坛“人工智能引领韧性治理与未来科技”中发言 。主办方供图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作视频发言。主办方供图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就认为,“当我们看到AI发展能够成为未来科学家的时候 、能够成为越来越有用工具 的时候 ,人如果要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 的一生 ,其实对我们的科学知识水平、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直言 ,因为人类要去驾驭一个更有能力 、更强大的的工具。“并不是说有了强大 的工具,人就可以变得懒惰,人应该变得更聪明 。”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政策与方案支助局局长徐浩良指出 ,“我们在呼吁制定国际标准,确保人工智能具有包容性 、问责性和韧性。很多人提到人工智能的伦理标准等等 ,我们认为包容性在政策讨论及实践中都至关重要,所以社会要能够理解其收益和风险。”

  显然,人类在获得人工智能“服务” 的同时,如何防范由此带来 的“风险”同样应引起关注。

  约兰达·吉尔直言,安全系统的建立对于人类和设施的安全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人工操作员的话 ,它 是无法保证安全 的 。但现在有很多人工智能在安全方面的系统在没有得到足够提前训练的情况下,就被部署出去了,这 是非常值得关切 的。”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张宏江,在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 的主题论坛“人工智能引领韧性治理与未来科技”上发言。主办方供图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张宏江作视频发言 。主办方供图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张宏江提出,人类在设计人工智能系统时 ,要考虑到人工智能系统本身知道自己需要由人类介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完)

一分pk10

东西问丨旅比科学家宋志伟:为何越 是在当下,越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中新社布鲁塞尔1月31日电 题 :旅比科学家宋志伟:为何越 是在当下 ,越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以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推手”形容宋志伟并不为过。作为计算机专家 ,宋志伟旅居比利时已有37载,现任IBM(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合伙人,统领IBM在荷兰、比利时 、卢森堡三国的软件测试业务,是这家跨国巨头在欧洲地区为数不多 的华人总监。

  繁忙工作之余,宋志伟致力于推动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2022年11月,在宋志伟的组织下 ,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欧洲专场活动 ,来自17个国家 的150余名专家学者、青年科学家代表等齐聚一堂,分享在生命健康 、数字经济 、新能源等领域的前沿进展 ,激励青年科学家创新创业 。

  自2019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发起 ,这 是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首度“登陆”欧洲 。宋志伟坦言,此次欧洲专场活动无论是会议规模还 是嘉宾规格都超出预期,活动发出的《联合行动倡议》亦得到积极响应,会场涌动 的“热情”让他感到“越 是在当下,越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近日 ,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宋志伟 ,探讨相关话题。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

  中新社记者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欧洲专场活动不仅成功举办 ,而且超出预期 ,背后的原因 是什么?

  宋志伟 :这说明人们都关心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认为这 是好事 。比如这次活动共得到22家欧洲本地科研院所 的支持 ,包括欧洲研究和创新中心 、欧盟科研人员服务中心等顶尖院所,参与院所的数量比预想多 。

  在专题报告环节,包括3名院士在内的15位专家学者担任演讲嘉宾 。这3名院士都是各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会后的反馈非常好。

  为了鼓励对话、行动和改革,活动发出《联合行动倡议》并得到积极响应,一些代表提议来年可以把会场放到他们 的国家,还有代表希望加大参与力度,这表明大家对活动 是认可的 。

2019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浙江温州举办 。王刚 摄

  中新社记者 :您多年致力于推动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为什么这次把目光转向青年科学家?

  宋志伟 :从科学 的角度来说,青年科学家可能更着眼于基础科学,着眼于青年之间的合作 ,表面上看不太会涉及类似5G 、量子计算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但他们更开放,更有活力 ,代表着“科学的未来” 。

  另一方面,科学界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我们那个年代 ,科学技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 ,科学家 的成长大多“按部就班” ,如今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 ,任何一位年轻人都有可能做出大事 ,只要有好 的想法,能把自己的东西付诸实践,就可以走进市场 。

  所以 ,这次欧洲专场活动希望搭建一个平台 ,帮助青年科学家获得更多人力、财力等资源创新创业 ;这些创新不一定局限于基础科学领域,如果在应用科学领域实现创新 ,不仅可以造福于现实生活,也会推动现代科学发展。

《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宣言》在浙江温州发布。钱晨菲 摄

  中新社记者:为什么越 是在当下,越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

  宋志伟:我想援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论有什么分歧,谁也不能把谁“逐出地球”。对青年科学家而言 ,这些年轻人在会场上相识 ,总有一天这些国际交流的经历会融入成长历程 ,让他们看待世界 的胸怀变得更加宽广,从而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前推进。

  反之 ,如果想“画地为牢”,人为割裂 ,当今世界 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不允许。以我供职 的IBM为例 ,过去是按市场需求划分组织架构 ,比如分成金融 、通信 、政府采购、工业制造等部门,但现在无论是金融还 是通信,都要用到“云技术” ,互相关联,由统一 的“云平台”主导。

  从这个意义上说 ,必须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现在科技创新可能来自世界各个角落 ,如果交流渠道多,覆盖范围广,竞争力会变得更强 ;只想把自己限定在某一领域或特定地理空间 ,已经不可能了。

工作人员在湖南省资兴市东江湖大数据中心机房进行设备运行巡查。李科 摄

  中新社记者:如何克服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 的困难和阻力?

  宋志伟:国际环境带来 的阻力一直都有,只不过当下显得比较突出。我曾告诉团队,重要的 是“找准定位” ,如果出发点是想让“地球村”变得更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福祉服务,就会很有底气 ,这样的国际交流合作永远都不会错 。

  与海外人才交往,需要以诚相待 。在征集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时 ,作为专业人士 ,我会跟踪项目在中国落地情况 ,不会中途撒手不管,也不会刻意隐藏什么东西 ,只有遵照专业、透明原则 ,才能彼此建立互信。

  另外 ,要有开放心态。在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很多时候即使不是学术交流,哪怕是朋友间的交流,对科研创新都有帮助 ,所以一定要“往外走” ,跳出“舒适区” ,不同观点和不同文化背景互相接触可能发生碰撞,但也会让科学家受益匪浅 。(完)

  受访者简介:

  宋志伟,旅比计算机专家 ;1986年赴比利时留学,1997年加盟IBM(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现任IBM合伙人 ;2016年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欧洲海智创新创业基地主任;去年11月,组织举办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欧洲专场活动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一分pk10地图